2022年9月21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育才校区文二楼902会议室召开2023年度科研工作布置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会议。会议邀请我校社会科学研究处、科学技术处相关负责人到现场指导,并特别邀请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高和荣教授进行线上交流。会议由学院相关负责人主持。
学院相关负责人从主要做法、主要成效、存在不足以及下一步的举措等方面,对学院2022年的科研工作进行分析。在课题申报方面做到以下几点:提高政治站位,领导带头;科学谋划布局,摸底动员;强化多方论证,精心打磨;持续跟踪交流,跟上节奏。在整个国家基金申报过程中,学院先后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七轮选题辅导和论证,最终获得3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立项,并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的历史性突破。还介绍了学院在中英文高水平论文发表、科研成果获奖、著作出版、智库成果、科研平台、横向科研项目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不足。学院下一步将总结经验,提前谋划,科学动员;充实前期成果,提高立项率,争取教育部科研成果奖;参与人员、成果形式争取多点开花;培育学院整体科研能力和氛围,并带动学生科研,推动科研反哺人才培养。
新进教师韦秋霜博士作为今年获得国家基金立项的教师代表,分享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经验。她认为此次能成功获得立项,离不开内部和外部的集体力量,要感谢学院领导、同事的支持鼓励和校内外专家的指导帮扶,给自己创造了思考条件。韦秋霜博士表示申报过程中要充分思考再动笔,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要抓住热点,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要啃专家本子,学习论证技巧。她强调选题和创新是成功的关键,并提出了几个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即要注重凝练关键科学问题、技术路线要清晰、研究基础要扎实、注意科学属性选择、研究方案要越细越好。
厦门大学高和荣教授进行线上指导,对学校及学院科研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给申报国家基金的老师们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有规划,配合校院规划,设定个人规划,保持平常心;二是打基础,发论文、写著作,厚积薄发;三是重积累,大量阅读,多参加学术会议,注重科研积累。
我校社科处主要负责人表示政管学院自分设以来科研面目焕然一新,给学校科研工作的新面貌注入了动力和活力,非常值得借鉴。他指出2022年政管在科研立项、论文发表、成果获奖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说明学院在科研工作中有组织、有氛围、有成效。对于暂时未获国家基金立项的老师,建议从自身找原因,并找准几个差距:一是选题不够精准,研究对象、题目表述不够清楚;二是文献综述不聚焦;三是论证不够深入,逻辑性不够强。他希望老师在接下来的申报过程中要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希望政管学院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社科处相关负责人补充到,希望政管学院在追求高质量的同时,做到科研工作多元化,形成申报-结题-评奖的良性循环,社科处将持续为老师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助力学院和老师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校科技处相关负责人祝贺政管学院今年突破了国家自科基金的立项,肯定了学院优秀的组织能力,并介绍了文科学院申报自科项目的一些扶持和激励政策,鼓励文科学院积极申报自科项目,希望政管学院在2023年能获得更多的自科立项,发表和出版更多的高水平自科成果。针对项目申报过程中存在的疑问,与会老师与社科处、科技处、外请嘉宾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并表示对各位专家、领导的指导获益良多,下一步将积累科研成果,持续申报。
政管学院行政主要负责人对学院2023年的科研工作进行了布置和动员,提出四点要求和建议:一是教师要充分理解科研工作的意义,学校建设成科研教学型大学、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学院力争成为学校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以及教师自身的职业专业发展,都需要我们有效科学地投入到科研工作当中去;二是科研工作要多元化,在智库成果、自科项目、中华外译项目、社会服务、外文发表和出版等方面,政管学院还要下大力气,要迎难而上;三是要追求高层次成果产出,在国家级重大项目、中英文权威期刊论文、国家级科研成果奖等方面,要加强储备和积累,谋划下一轮的突破;四是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术研究训练,带领本科生、研究生进课题组、进项目,并且将科研积累反哺教学和人才培养。
科研工作既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内容,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和渠道,更是政管学院实现成为学校人才培育和学科发展新的增长点这一目标的核心工作。此次科研工作布置会,既对学院2022年的科研工作进行中期检查和分析,同时也拉开了学院2023年度科研工作的序幕,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贯彻了学院“稳起步,快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夯实“强院兴校”的科研基础。
(文/杨晓艳)
会议现场
厦门大学社科处处长高和荣教授线上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