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管理  本科生教学

行行重行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师生赴桂林雁山区三村开展乡村振兴研究型教学实践活动

发布者:文佳慧发布时间:2023-04-11浏览次数:274

为发挥地方高校优势,助力高校服务地方乡村振兴,并推进实践育人与校地协同育人,推进研究型教学实践纵深走实,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于2023年3月30日—4月7日先后到雁山区大埠乡陶家村、雁山镇莫家村和柘木镇苏家村三个村庄开展乡村振兴研究型教学实践活动。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覃琮教授、蔡慧玲副教授、赵锦山副教授、阳云云博士、徐其龙博士等参与和指导调研,2022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一同参与调研。

第一站调研地——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陶家村

3月30日下午,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前往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陶家村开展调研座谈会。陶家村现有村民440户,共1492人,村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村内务农为辅;村庄产业发展以大规模水稻种植、荷花莲子销售和香瓜等经济作物种植为主,2022年因村内撂荒地修复和利用使得村集体经济得到一定发展,获得雁山区人民政府颁发2022年度推动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据座谈会和实地调研了解,虽然村庄已于2018年脱贫,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过程中,村庄发展主要推动力来自上级政府或政策要求,村民自发参与村内建设事业的动力不足,村干部在村内开展村民动员工作难度大,乡风文明建设压力大,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仍需长时间探索。

 

雁山区陶家村调研座谈

第二站调研地——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莫家村

4月3日上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师生来到雁山镇莫家村进行调研。莫家村是雁山镇下辖的行政村之一,分有八个村民小组,村内现有村民350户,共1489人。依托丰富的水源和土地资源,村内农业以种植和养殖形式为主,村民种植苦瓜、茄子和莴苣笋等农作物;村庄延续村企共建模式发展,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发展渔业、规模性养殖鸡鸭等产业,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提高了村民收入。莫家村在村民动员和产业发展方面发展顺利,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但面临着产业发展资金压力大、风险高的问题;村内大龄单身青年婚嫁压力大,村内缺少适当性娱乐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欠缺,村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雁山区莫家村调研座谈

第三站调研地——桂林市雁山区柘木镇苏家村

4月7日下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师生来到本次主题调研活动的最后一站——雁山区柘木镇苏家村进行调研学习。苏家村是一个典型的山村,距离市区较远,交通不便,共有650户,共2577人,村委会下属七个自然村,共18个村民小组,近年来得到部队多项援建项目支持。苏家村产业发展特色鲜明,延续“枇杷节”和“草莓节”传统,具有较为成熟的“东开”枇杷和“白竹境”草莓品牌,枇杷和草莓种植种类丰富多样、种植规模大、销售稳定,其中枇杷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基于村庄长远发展考虑,苏家村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依托“互联网+”扩大销售市场,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将采摘的短暂性游客转化为留在村内消费带动村庄产业发展的体验型游客,如何立足于“高校圈”的地理优势扩大产品受众群体,推动村庄特色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雁山区苏家村交流座谈

此次系列研究型教学实践活动是依托2022级社会工作专业选修课《农村社会学》课程,在2022年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追踪调查,行行重行行,目的在于持续深入观察村庄乡村振兴与发展变迁的过程。师生一起深入走进学校周边村庄,以田野为载体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让学生在田野中学习、行动、成长与反思,在真实情境感受和思考乡村的现实问题,理解中国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和家国情怀。此次调研为第一阶段调研,各调研小组已和村委会建立联系,接下来将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和需求确定进一步的研究问题,继续入户访谈并撰写调研报告。

(图/2022级社会工作 文/廖艺谋、徐其龙 审核/石大建)